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宝藏》定档12月3日!猜猜哪9件文物将脱颖而出?

2017-11-29 乙戌君 博物馆丨看展览


《国家宝藏》作为央视2017年末重磅,

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

于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强势结盟、实景取材、

纪录片+综艺的呈现形式,

27件顶级国宝重器,

27位明星“国宝守护人”。


如此让人心动的配置,

绝对是文博爱好者今年最期待的节目之一了。

从8月22日宣传启动开始,

《国家宝藏》就一直不断在放大招,

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九大博物馆,

上万件藏品,

只有27件入围,

最终选择9件。

绝对的万里挑一。


究竟哪些文物参加这场盛大的“选秀”?

是大家公认的镇馆之宝?

还是外表朴实但寓意深刻的珍贵藏品?

11月27日

《国家宝藏》召开新闻发布会

终于为观众揭晓了答案。


故宫博物院




石鼓



年代:


尺寸: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


简介:石鼓共有十块,为花岗岩质。在唐初时发现于陕西天兴(今陕西凤翔)三畤原。此后宋大观中迁于东京(今开封),金人破宋,辇至燕京(今北京)。数经迁徙,文字磨灭残损甚多。东京时曾以金色填字,运燕京后又被剔去。其中一鼓已无字。


石上刻大篆书记叙游猎的十首诗,故也称《猎碣》。诗皆四言,同《诗经小雅》中的“车攻”一首有相似处。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自唐代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以表章之,而后大显于世。


石鼓的年代曾有西周、春秋战国、秦代、汉代、晋代、北魏、西魏、北周等数说。后经金石学家们从其内容、字体和书法风格等多方面的考证研究,认定是秦国遗物。在主张秦国遗物的意见中,又有秦文公、秦穆公、秦襄公、秦献公等说,确切的年代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相关阅读:

国之重器「石鼓」喜迁新居,康有为眼中的“中华第一古物”到底有怎样的传奇经历?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年代:北宋


作者:王希孟


尺寸 :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简介:《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相关阅读:

看了这篇访谈才知道,我的“千里江山”算是白看了

如果没有它,你都不知道《千里江山图》画了啥

 

各种釉彩大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


简介:瓶洗口,长颈,长圆腹,圈足外撇。颈两侧各置一螭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5层之多。


主题纹饰在瓶的腹部,为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吉祥图案,共12个开光,其中6幅为写实图画,分别为“三阳开泰”、“吉庆有余”、“丹凤朝阳”、“太平有象”、“仙山琼阁”、“博古九鼎”。


另6幅为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灵芝、花卉,分别寓意“万”、“福”、“如意”、“辟邪”、“长寿”、“富贵”。瓶内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上海博物馆




大克鼎



年代:西周中期 孝王 


尺寸: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 。


简介:大克鼎(Big Grams Tripod)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主要记录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的内容。


造型宏伟古朴,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线条雄浑流畅。


商鞅方升



年代:秦始皇 


尺寸:
高2.32厘米,通长18.7厘米,容积202.15毫升。


简介: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年代:宋.南宋 


尺寸: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 


简介:
画面生动活泼,色彩富有变化,红叶白鹭,绿萍翠鸟,蜻蜓草虫,双鸭游乐,白鹭鸟神情精灵剔透一雌一雄双鸭游哉悠哉。


青石上缂制隶书小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 画面左下角有“克柔”朱红印一方。此件缂丝幅式很大,组织紧密织细,丝缕匀称,层次分明,制作工巧,生意浑成,可谓巧夺天工。著名缂丝艺人朱克柔的作品。


南京博物院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年代:南朝


尺寸:纵80厘米,横240厘米


简介:《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


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相关阅读:

帝陵标配:“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拼壁画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



年代:


尺寸:纵80厘米,横240厘米


简介: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作为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是当时中外人士游历金陵的必到之处。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


后考古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琉璃塔拱门构件进行修复展示。拱门正中的玻璃上还雕刻着600多年前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模样。拱门上装饰的动物分别为大鹏金翅鸟、龙子龙女、飞羊和白象。这种动物造型,叫做“六拏具”,这是藏传佛教美术的一个特有造型。


《坤舆万国全图》



年代:


尺寸:纵 168.7厘米,横380.2厘米


简介:《坤舆万国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贡献。图首右上角题“坤舆万国全图”6字。


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此外并附有一些小幅的天文图和地理图:右上角有九重天图,右下角有天地仪图,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图和日、月食图,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图和中气图;另有量天尺图附于主图内左下方。


各大洋绘有各种帆船共 9艘,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共15头,南极大陆上绘陆上动物共8头,有犀牛、象、狮子、鸵鸟等。该地图原图已佚,南京博物院藏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


湖南省博物馆




皿方罍



年代:


尺寸:器盖高28.9厘米,器身高63.6厘米


简介:1919年湖南省桃源县出土。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呈庑[wǔ]殿顶形;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


罍身全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肩部两侧装饰双耳衔环,正面腹部下方置一兽首鋬。四面边角及各面中心共装饰八条突起的长条钩戟形扉棱。整器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造型、装饰风格来源于商代宫殿和宗庙建筑。


该皿方罍器型硕大,雄浑庄重,雕刻精美,富丽堂皇,是中国晚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代表之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被誉为“外形与内涵”兼具的“神品”,堪称“方罍之王”,是中华灿烂文明和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绝佳见证。


辛追墓T型帛画




年代:西汉


尺寸:通长205厘米,顶端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


简介:在马王堆一号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覆盖着一幅彩绘的帛画,保存完整,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技法精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幅帛画用单层的细绢作地,绢地现呈棕色,呈T形,上宽下窄。


其制作方法是用三块绢帛拼成,中间用一长条整幅的绢,再取相当于长条三分之一的绢裁成两半,分别拼缝在长条上部的两侧。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以便张举悬挂。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长均为20厘米余。


这幅帛画的画面,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宽的部分,长67厘米,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等图像;下部,即未拼幅加宽部分,长1.38米,绘交龙及墓主人等图像。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年代:


尺寸:高19厘米


简介:执壶,樽酒之用。以诗歌为饰是长沙窑装饰的重要特征,这件壶的诗文爽口、书道遒劲,是其代表作。壶口沿外翻,粗颈短流,背部装有一执手。


瓜棱形腹,平底。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题写诗歌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lòng)春声。”瓷上诗为“春人饮春酒”,这正与壶的用途呼应,无形中起到了激发酒兴的效果。


河南博物院




妇好鸮尊



年代:商代晚期


尺寸:通高45.9厘米 口长16.4厘米


简介:青铜盛酒器,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


相关阅读:

妇好鸮尊,第一“戎”器


云纹铜禁



年代:春秋时期


尺寸: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


简介:云纹铜禁是一件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熔模工艺)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云纹铜禁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云纹铜禁中“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由于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目前出土的云纹铜禁全国共7件,其中河南博物院珍藏的这件体积最大、时间最早。


贾湖骨笛



年代:清乾隆


尺寸:长23.1厘米


简介: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出土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前期,管身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的,磨制精细,共七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贾湖骨笛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它的出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


陕西历史博物馆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年代:


简介: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阙楼仪仗图》在墓道的东、西侧各有一幅。阙样式为“母子三出阙”,属帝王级规格。阙楼图丝丝入扣,雕梁画栋分外很是华丽。工匠以林木、山峦为背景,衬托出宫殿宏伟高峻、庄严厉穆的气势。


阙楼图后面松接着绘有一幅分列有序、阵容整齐的大型仪仗队伍的《仪仗图》。仪仗队由196人构成,分为步行仪仗、骑马仪仗战车队等三部分。


卫士均戴幞头,穿圆领长袍,腰配箭囊。其后在三辆奢华的车前,分列着十几名侍臣,举遮蔽风、日的伞扇。所以,这幅壁画可以说是太子大朝时的情景再现。


这两幅壁画场面之宏伟,人物之众多是唐墓壁画中极为罕见的。作者将阙楼的比例体现得当,绘制写实。仪仗图虽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但整体布局却显得井然有序,阵容严整。画面色彩也艳而不雅,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战艺术价值。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年代:


尺寸: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


简介: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香囊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


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相关阅读:

这小小的香球,经了潘金莲的手,竟成了俗物?


杜虎符



年代:战国—秦


尺寸: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简介: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字体为小篆。


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认可。


相关阅读:

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缺了它也不行!


湖北省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



年代:春秋晚期


尺寸:长55.7厘米,宽4.6厘米。


简介: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绿松石。


相关阅读:

文物 | 越王勾践剑为何出土于战国楚墓?又为何千年不锈?


曾侯乙编钟



年代:战国


尺寸: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


简介: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云梦睡虎地秦简



年代:战国—秦


尺寸: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简介:云梦睡虎地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浙江省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年代:良渚文化


尺寸: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


简介:整器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器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完整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跨在一神兽上。


整体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呈角尺形的凸面上,纹饰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节琢刻一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图案,这种简化的人兽组合结构,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


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而鸟也是通天的灵物。琮是良渚玉器中最神秘又最富代表性的器物,其功用说法不一,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祭祀的法器。


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通称“琮王”。不仅如此,与之同出的玉鉞、玉权杖等在诸多良渚玉器中都是最庄重且独一无二的,说明它们无疑是已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的王权的象征。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年代:


规格:通长124.8、额宽16.3、肩宽18.8、尾宽12.5、厚5.4厘米


简介:“彩凤鸣岐”琴,落霞式,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此琴是杨宗稷“半百琴斋”中最珍爱的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在民国古琴界就有着超凡的地位,为琴界苦苦追寻的绝品。


“彩凤鸣岐”琴,虽历经沧桑,却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琴曲,更让人称奇的是,音质绝佳,极富感染力,在存世唐琴中音质属上乘,也恰好印证了杨宗稷对它的高度评价:“声音绝佳”、“可谓凤毛麟角矣”。传世唐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唐代蜀地是制琴的主要基地,而最为著名的就是四川雷氏,雷家世代造琴,以雷威最为著名。“彩凤鸣岐”琴正是雷威的杰作,因而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


宁波“万工轿”






年代:清末民初


尺寸:长150厘米,宽90厘米,高275厘米


简介:此轿是清末民初宁波式花轿,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故称“万工轿”。此轿需八个人抬,又称“八抬大轿”。


花轿根据雕饰人物的多寡及工艺水平而分为三等,此轿属头等轿,是现存最豪华的一顶花轿。它采用榫卯结构联结,没有一枚钉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没有轿门,迎亲时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使新娘子方便出入。


花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无数,所以宁波人也称它为“百子轿”。


除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吉祥主题外,还有《浣沙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戏曲场景,有的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


辽宁省博物馆




鎏金木芯马镫



年代:十六国


尺寸:高23高23厘米、宽16.8厘米


简介:朝阳北票冯素弗墓出土,马镫的木芯为桑木条揉成,外面包钉一层鎏金铜片。马镫为中国所发明,最早的镫约出现在三世纪,是单镫,三角形,悬于马腹左侧,只能供紧急上下马时使用。


在四世纪时发展为双镫,从此骑乘时可以人马合一,马具发展至此才算完备,此后马镫传入欧洲,对中世纪欧洲骑士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考古中发现的早期实物马镫,大量为慕容鲜卑遗存。这副为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完整马镫,墓葬年代为公元415年


相关阅读:

马镫改变了世界?为此我和主编大吵了一架


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



年代:


尺寸:纵26.3、横253.8厘米


简介: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王羲之后裔王方庆进献其先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王氏一门二十八人法书真迹,武则天命弘文馆用勾填法摹之以留内府,并令中书舍人崔融撰《王氏宝章集•叙》以纪其事。


王方庆所献原迹无传,现仅存王羲之、王荟、王徽之、王献之、王僧虔、王慈、王志等七人法书摹本十通。因署有“万岁通天”年款,又称《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墨迹早在北宋时期就不易获致,唐摹本日渐稀少。


此卷勾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从中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之间书风的传承关系,为研究我国书体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此摹本在流传过程中曾两遭火劫,至今仍清晰可见火烧的痕迹。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年代:


尺寸:高27㎝,长635.3㎝。


简介:此画是顾恺之绘画的重要传世摹本,系北宋佚名作品,绢本,设色。作品按曹植《洛神赋》文意安排画面顺序,分22段设色绘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描绘了从曹植行临洛水到与洛神在梦中相会,直至他恋恋不舍告别洛神的全部内容。


据目前所知,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共有六件,除我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为册页外,其余五件(故宫博物院藏三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一卷及本卷)构图、内容与造型基本一致,均为宋人摹本,唯技法工拙不一。


辽博收藏这件《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是现存宋摹本中最完整、最古朴的一件:“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与唐人所记的魏晋画风极相吻合。目前学术界倾向此画出自宋代李公麟一派的画家之手。



这份名单是在你的意料之中还是预想之外?

为什么会是这27件?

上海博物馆馆长给出了回答:

“我觉得九个博物馆

这二十七件宝物一定是有一个顶层设计的,

这个顶层设计是把最重量级的、

最有吸引力、最能够讲故事的文物挑选出来,

这里面还要兼顾到九大博物馆整体上的平衡。”


按计划,《国家宝藏》将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由九大博物馆每家推荐3件国宝,

节目展示后交由公众甄选,

最终每家选出一件;

第二阶段:

以《国家宝藏》为题举办一场盛大特展,

展品即为甄选出的9件国宝。


究竟哪九件会脱颖而出,

成为全民pick的“国家宝藏”?

那就要等待本周日的首播啦!

(本投票纯属小编好奇,与节目最终结果无关)



部分文物资料来源于各博物馆官网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天下不光有免费的晚餐,还有免费的展看!


你能在唐朝买些啥?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